地址:广东省清远市
电话:0898-08980898
传真:000-000-0000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您的当前位置: NG体育·(南宫)官方网站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更新时间:2024-08-06 13:59:19
今年7月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人形机器人成为高光板块。展馆中最显眼的“十八金刚”中,有四个来自上海张江的企业,包括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“青龙”人形机器人,以及傅利叶、开普勒和智元的最新产品
从以生产咸菜、菱角为特色的普通小镇,变身为如今的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,今年7月上海张江科学城迎来成立32周年。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到国内首批科学城之一,张江交出了一份亮眼“答卷”:2023年,张江科学城企业总营收12500亿元,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营收4300亿元。截至今年5月底,张江企业总营收4602亿元,其中三大先导产业营收1706亿元。
近日,记者走进张江科学城,探访其“活力四射”背后的新动能、新产业和新举措。
从空中俯瞰张江科学城,可以看到一个“鹦鹉螺”形状的巨型建筑坐落其中。这就是张江科学城的地标设施、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——上海光源。两个月前,上海光源迎来升级,其线站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。
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发现的引擎,也是支撑科技发展的利器。犹如一台“超级显微镜”,上海光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“看清”微观世界。首个在美获批上市的国产抗癌新药、首个在美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生物药、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的诞生都与其有关。
“工程新建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站,使上海光源的实验研究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。”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邰仁忠说,试运行期间,新建线万小时,用户发表科学论文近500篇,并为35家国内领军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。
记者采访发现,科创策源是张江科学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这一能力正进一步加强,大科学装置、大科学计划持续“上新”。
在海面下3500米打造天文望远镜,通过捕捉高能中微子解答宇宙射线年底,我国前所未有的深海大工程“海铃”计划登上学术期刊《自然·天文》。
这一受到广泛瞩目的大科学计划同样源自张江科学城,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学者徐东莲正式发起。该计划不仅面向科学前沿,还将在集聚人才、推动深海精密仪器及探测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目前,NG体育张江科学城已建、在建和规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,同时集聚了上海科技大学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、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、李政道研究所等一批大院大所和大机构。
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晶泰科技将一个“同事”搬到了展会现场,它被称作“机器人化学家”。只见四四方方的机器人工作站里,一只灵活的机械臂正在瓶瓶罐罐中忙碌,在人工智能大脑的指挥下演示研发实验过程。
“常规模式下的药物研发实验室,科研人员通常站在操作台旁,完成各种化学合成和分析测试实验。我们采取‘人机结合’模式,让科研人员做人类更擅长的观察、分析等创造性工作,简单重复的操作则交给机器人,可以实现7×24小时不休息,达到1+1远大于2的效果。”晶泰科技副总裁王明泰告诉记者,在智能机器人助力下,某高难度抗肿瘤新药项目仅用原计划50%时间即达成重要里程碑。
在位于张江科学城的晶泰科技上海总部,这样的“同事”还有很多,它们与科研人员相互配合,利用高通量实验等优势为研发提速,在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领域均有应用。基于智能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积累的数据,晶泰科技加快构建垂直领域人工智能模型,推动科研和产业领域向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迈进。
作为始终竞逐科技产业前沿的科学城,从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,到合成生物、人形机器人、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未来产业,大量具有引领意义的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方向在张江科学城诞生。
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张江现有企业2.48万家,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30家,专精特新企业1065家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27家。外资研发机构181家,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家。
三大先导产业领域,张江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:今年1-5月,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总营收753亿元,同比增长20%;今年以来,张江企业获批国产1类新药2个(上海全市共3个),目前累计获批1类新药20个、创新医疗器械23个;集聚人工智能企业600余家,从业人员3.2万人。围绕算力、算法和数据,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。
今年上半年上海获批3个国产1类新药,上海倍而达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甲磺酸瑞齐替尼胶囊就是其中之一。
“为了这款创新药,我们投入了近10亿元人民币,和以往一款新药需要投入10亿美元相比,可以说是‘多快好省’。”倍而达药业副总裁胡学勤说,这得益于上海自贸区张江片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制度创新——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这项制度创新打破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的“捆绑式”管理体制,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享有药品的所有权,可自行生产或者委托给其他符合资质的生产企业生产,这使得创新药企业得以“轻装”上阵,大大加速产业化进程。
外资企业同样受益于张江的制度创新。罗氏制药是第一家入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跨国企业,在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(GOI)的支持下,投资近3亿元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在2021年正式启动。
罗氏中国加速器负责人唐秋嵩介绍,聚焦“颠覆式创新”,罗氏中国加速器为初创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,包括资金渠道、合作机会和先进实验设备等。截至2024年6月,已经有近20家本土初创企业从350多家申请者中脱颖而出,成为加速器成员企业。现有成员企业已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超过10项早期研发合作。
推动国家药品审评长三角分中心、国家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落地张江,新药、器械审评沟通零距离;建设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发明专利审查时间从3年缩短到3个月;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,物品通关时间从2-3个工作日缩短到6-10个小时……
不断深化的体制机制创新,助力张江科学城运行“提速”,一个“热带雨林”式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:
——高端人才加速集聚,青年人才占比超80%,三大先导产业从业人员近21万人;
——科技金融支撑作用持续提升,近5年公开披露的股权融资事件超千件,覆盖企业近700家,融资总额近2000亿元。2019年以来,张江新增上市企业71家,其中科创板43家,占全国1/12;
——高质量孵化载体加速培育,共有各类创新载体158家(在孵企业近3000家),是上海全市集聚度最高的区域;
——城市功能持续强化,商业、文体、教育、医疗等布局不断完善,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公寓供应体系,张江科学会堂等公共建筑陆续投入使用,“张江之尚”等城市更新项目加速建设。
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,立足国家战略全局、发挥核心承载作用,未来张江科学城将加快建设“科学特征明显、科技要素集聚、环境人文生态、充满创新活力”的国际一流科学城。